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网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网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 | 美术学院:四美五位六策并举,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美术与设计人才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营造本科教育发展良好氛围,“湖南师大本科教育”微信公众号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网”同步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专题,将持续分享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问题与挑战,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undefined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湖南文艺学院,是湖南省办学历史最早、综合实力最强的美术学院。办学66年来,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艺术人才近万人,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师资力量雄厚,88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20人、副教授22人,外籍在编教师5人。一批教师入选“长江学者”“万人计划”,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文艺三百人才”“A类人才”等计划。多位教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高等美术院校联盟理事长等重要社会兼职,拥有中宣部“时代楷模”、教育部“全国师德标兵”“人民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学院为教育部指定的全国12所“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之一,是国际艺术院校联盟(CUMULUS)成员。现拥有艺术学(美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美术与书法2个博士点,开设了艺术教育、艺术理论、美术与书法学、设计学等二级学科以及架上绘画、中国画与书法、公共艺术等方向领域,学科建制完善。拥有学科教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设计等5个硕士点。开设了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学、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2019年,美术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艺术设计学、绘画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与德国柏林媒体学院共同建立了艺术设计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023年,美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学院立足当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特征,致力于以“大美术、开放式、国际化”三大理念引领省属地方师范类院校美术学院的综合教学改革,以“四美同步、五位一体、六策并举”推动教学科研的高质量发展,面向“国之重器”“文化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研究创作,构建了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的教学体系。学院的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成果先后得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新网等央媒的报道达20余次,以及得到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湖南日报》、红网、湖南教育电视台、雅昌艺术网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100余次。“‘四位一体’国际化引领地方综合性院校大美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形态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等教学成果相继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一、四美同步,创新艺术学科思政育人新模式

(一)寓美于导,将思政融于教师队伍

学院建设了一支教师全体参与的思政教育队伍,形成了教师争当思想道德标兵、全面参加思政管理、踊跃研究思政理论的优良局面。构建了完善的思政指导制度,每位本科生均得到党支部、教师、辅导员的三重思政指导。通过德艺双馨艺术家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思政领域获得校级及以上党组织表彰20余次,其中段江华教授荣获中宣部“时代楷模”、教育部“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朱训德教授、王金石教授荣获国家“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李少波教授及其团队荣获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称号,学院团委、学工相继获得“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十佳高校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二)融美于教,将思政融汇课堂传授

 实现专业课程100%思政入课,建立了公益美育人文直播课、“学党史、忆初心、担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专题研讨会等丰富多元的思政课程形式。“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优秀人民艺术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先进人物为学生讲授课程达15门。在创作类课程中强调热忱报国的信念,在理论类课程中塑造守正创新的情怀,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中文字体设计方法课程入选2023年度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学生依托课程创作的作品获得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展一等奖、湖南省文联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优秀奖等思政相关重要奖励10余项。

(三)浸美于展,将思政融入艺术创作

 学院组织师生成立了多个以思政主题为导向的创作团队,面向“乡村振兴”“讴歌英模”“革命历史”等重点领域,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思政题材作品。王金石、段江华、党朝阳、王奋英、杨志坚、石劲松、戴永强、谭建明、卿科军、仇琰等教师和麻聪等学生的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达12件,其中5件获得进京殊荣。学生创作的思政主题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战疫命题微博赛一等奖等全国性学科竞赛奖励50余项。师生创作的多件思政主题作品入选中宣部、中国美术馆、中国博物馆举办的建国70周年美展、建党百年美展等重要庆典展览,并为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央党史馆、国家外交部等机构永久收藏。

(四)创美于行,将思政融通平台建设

依托湖南公共美育科普基地、后湖国际艺术园省级实践创新基地、中国绥宁·插柳文化艺术园等园区,打造了辐射全省的艺术类思政教学平台。近年来举办了思政主题教育、展览、写生活动共50余次,参与学生达1000余人次。其中,湖南公共美育科普基地负责人肖弋教授与长沙博物馆等单位合作,举办了“学科共融 湘逢美育”馆校跨学科美育联动成果展、“母亲河·生命树”美术教育科普活动、“三湘艺新”跨学科创新美育交流展示活动等重要公共美术活动,取得了优良的社会反响。派出师生赴湘西、云南、贵州等地支援地方美育达到150余人次。依托插柳文化艺术园开展的思政案例“小画板描绘脱贫致富大蓝图”成为全省高校唯一入选教育部脱贫攻坚案例库的案例。

二、五位一体,提升艺术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学院通过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教研平台、国际化师资团队、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实践教学“五位一体”发展,充分克服师范类院校美术学院封闭式办学短板,提升了艺术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一)借鉴世界一流院校经验,构建国际化教学模式

学院与德国柏林媒体艺术学院、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美国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德国奥芬巴赫大学等20余所海外一流院校开展密切合作,充分借鉴了海外院校在师资聘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项目实践、工作坊制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建立了覆盖全院各专业,涵盖师资、课程、实践等各个环节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力求克服师范类院校美术学院办学短板,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与前沿接轨。

(二)依托海外高端教育资源,打造国际化教研平台

学院于2018年加入了国际艺术院校联盟(CUMULUS),于2020年与世界排名靠前的媒体学院——德国柏林媒体艺术学院共建了艺术设计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德国柏林媒体设计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艺术学院、韩国笔墨书院共建了三家海外中国文化与艺术研究中心。依托上述国际化教研载体,学院高水平建设了艺术设计学专业中德合作办学方向,至今已招收4届学生,在课程作业展、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优良反响。举办了一系列重要海外活动,包括在西班牙马德里主办的湖湘风华湖南文化创意展暨全球欢乐春节首场活动、纪念包豪斯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波兰艺术圈中国行、中法文化之春长沙站、尼泊尔“湖湘风华”海报展、拉丁美洲艺术家交流展等。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国际交流、展览的重要平台,也为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三)“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建设国际化师资团队

坚持“面向全球引才”思路,引进了专职外教5位,包括“长江学者”、原悉尼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英国金斯顿大学副校长科林·罗德教授,著名人工智能软件Deep Red的开发人、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黄建龙教授,美国波士顿大学麦石·哈维尔副教授。聘请了来自全球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顶级院校、顶级企业的海外客座教授50余位,包括多位国际顶级艺术院校院长和国际艺术协会主席。鼓励海外师资带项目、带展览、带活动进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能力和影响力。“走出去”方面,派出教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丹麦设计学院、俄罗斯喀山大学等海外院校举办讲学、展览共20人次,派出教师赴海外访问学习、攻读学位共14人次。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国际视野大幅提升,海外师资的作用日益加强,建成了一支高度国际化的师资团队。

(四)以提升国际视野、综合素质为导向,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了以海外大师班、国际工作坊、海外工作坊为代表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开设了5门由海外名师讲授的海外大师班课程,建立了艺术理论前沿问题等“长江学者”主讲的大学城多校共享课程。油画写生与创作、美术鉴赏与批评等20余门课程授课以海外教师为主。定期举办“国际月”和“国际周”,邀请海外专家前来主持国际工作坊。近年来,每年举办的线上、线下国际工作坊均达到100天以上。举办了以“中央圣马丁暑期工作坊”为代表的海外工作坊,使学生在世界一流美院接受顶级教学。这些课程、工作坊均对全院所有专业开放,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海外名师的面对面教学,充分了解世界艺术领域的新思潮、新理论、新技术发展动态,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

 

(五)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

鼓励海外专家在课程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国际项目,使广大学生能够参与国际前沿的项目实践。其中,与国际平面设计联合会前主席穆文·库兰斯基共同开展了中南传媒出版集团企业形象、湖南新华书店企业形象、湖湘地域字库开发等重要项目。与纽约视觉设计学院社会创新专业负责人谢丽尔·海勒等专家共同开展了长沙盐道坪社区等多项社会创新工作坊。近年来,参与国际项目实践教学的学生达到1000余人次。通过国际化实践教学,学生们创作了一系列重要作品,获得红点奖全球总决赛荣誉提名奖、德国iF设计奖、美国艺术大奖一等奖、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韩国釜山国际广告节金奖、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银奖、国际环保公益设计大赛银奖等国际重要竞赛获奖60余项,课程作业入选国际展览达50余件次,多门课程的教学成果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举办巡展。

三、六策并举,构建产教协同育人平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学院积极服务“国之重器”“文化强国”及湖南“文化强省升级版”战略,通过以下六项策略共同推进,构建了成功的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搭建高端平台,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学院深入推进与后湖国际艺术园、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美术馆、湖南省美术出版社等单位,以及华文字库、汉仪字库、麒麟软件、万兴科技、湖南文创等企业的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15家。其中,湖南汉字文化与艺术研究基地、湖南省公共美术教育科普基地、社会美育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6家基地获批省级教学、科研基地。上述基地覆盖了人工智能、文化创意、数字媒体等当代关注的热点领域,为各专业学生参与重大社会服务项目,开展高水平的实践创新搭建了优良载体。

(二)主持“国之重器”项目,突破技术瓶颈

学院坚持“大文科”“新工科”的发展思路,承担了多项“国之重器”领域的重要项目。2021年,学院师生团队受中国商飞集团委托,为国产大飞机开发了全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驾驶舱专用字体,提高了国产大飞机的自主生产率、品牌辨识度和国际竞争力。该项目得到中国商飞集团高度肯定,获得“中国商飞公司CIRP优秀项目”,研究团队获得“中国商飞集团大飞机创新谷优秀合作伙伴”荣誉奖杯,并得到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2020年,师生团队与国防科技大学和麒麟软件公司合作,承担了湖南省重大支撑计划课题“面向国产芯片的操作系统艺术设计研究”,为国产麒麟操作系统设计了图标、控件和交互界面,全面提升了国产操作系统的美观性、操作性和自主化水平。通过上述项目,学院师生切实参与“国之重器”重大项目研究,为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做出了贡献,并获得了一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其中,成果“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疲劳寿命提升加工工艺设计及实验研究”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终审决赛特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赛道的突破。成果“大飞机信息可视化系统创新设计”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航空专业赛暨第二届“大飞机”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中荣获二等奖、人气奖。

(三)为国家、为时代而创作,书写时代华章

学院教师秉承“为国家、为时代而创作”的理念,承担了一批在天安门广场、中国美术馆、中共党史馆等地点展出的国家级艺术创作工程。其中,李少波作为艺术总监,主持设计了国庆70周年大庆群众游行湖南彩车“潇湘今朝”,并获得由国庆大典指挥部颁授的“华美奖”,中共湖南省委颁发的“设计创新奖”“先进个人奖”。谭建明作为主创人员创作的建党百年“伟业”群雕,于国庆70周年之际在北京中央党史馆前揭幕并永久陈列。王奋英创作的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暖心》入选了中宣部庆祝建国70周年美展、建党百年美展等5次国家级展览,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央媒报道20余次,并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王金石、曲湘建、段江华、石劲松、曾进等教师创作了一系列弘扬优秀文化、谱写祖国山河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国家军事博物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大所收藏陈列。通过上述工程,学院师生为国家建党建国大庆和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服务。

(四)承担重要文创项目,塑造文化形象

学院以塑造新时期的湖湘文化形象为己任,发动广大师生在城市文化IP、地域文化字体、企业文化形象等方面开展了重要实践。2021年,学院师生团队设计了国内首座地铁艺术馆——长沙溁湾镇地铁数字艺术馆,为长沙增添一个网红地标打卡点,并获得德国IF设计奖、美国MUSE设计铂金奖、美国建筑大师奖荣誉提名、柏林设计大奖银奖等重要奖励,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以及湖南卫视二十大献礼纪录片《岁月》的深入报道。学院师生开发的方正俊黑体作为全国第一款几何风格的汉字字体,被英国五角设计等设计公司以及华为、小米、新浪、国美电器、新周刊、星巴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运用,至今已成为全国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体之一。与汉仪字库合作推出了全国首套地域文化字体——汉仪霸蛮体,被评为“汉仪年度字体”,并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所应用。此外,学院师生还承担了中南传媒出版集团、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美术馆、湖南新华书店、书香郴州等形象设计项目。通过上述实践,不但将优质创意成果转化为文创产业生产力,还为湖南广电、马栏山文创园持续培育文创产业人才。

(五)构建“艺术介入”模式,服务乡村振兴

学院通过“艺术介入”模式,将人才培养、艺术创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邵阳绥宁插柳村建设了中国绥宁(插柳)文化艺术园,举办写生、采风、展览、交流等艺术活动50余次,为当地200余户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使插柳村获得“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等荣誉称号。2023年,学院师生团队承担了“浏阳双江村段江华乡村美育基地整体设计”项目,通过数字化的项目策划、整体包装、形象设计、IP设计,打造“从此浏阳河”文化IP,将段江华乡村美育基地建设为国际化的乡村美育示范区。该项目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营。此外,学院师生还承担了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奖章奖牌设计、安化黑茶公共文化IP打造、湖南援藏计划“湘遇山南”设计、插柳村生态农产品包装设计、农家年货推荐活动设计等乡村振兴项目。通过上述项目,广大学生切身参与到国家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强化了“艺术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

(六)举办重要展览论坛,增进文化交流

学院承担了湖湘文化宣传的窗口作用,近年来举办了重大展览、论坛等活动共20余次,主要包括:全国插图艺术的最高级别展览——中国第二届插图艺术展(201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展(2023);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暨学术论坛(2023);领异·存同——美术教育的身份与价值高峰论坛(2024)等。此外,还于2020-2023年持续举办了第四届湖南高校毕业季美术作品展,成为了全省美术院校优秀毕业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主办的“一带一路”中国长沙青年媒体艺术作品联展、“在长沙就用数字人民币”新媒体宣传作品设计大赛等活动为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建设提供了宣传助力。上述活动参与学生总数达到5000人次,使学生全面参与高层次的艺术与文化交流,大大提升了学术视野和交流能力。

 

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树立了“大美术、开放式、国际化”三大发展理念,通过“四美同步、五位一体、六策并举”的共同发力,充分提升了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不但获批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博士点、三家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学专业中德合作办学方向、美术学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还在思政教育、艺术创作、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行业与社会的高度认可。2018-2023年本科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为90%左右,在同类学科专业中具有显著优势。许多毕业生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英国玛丽女王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谷歌集团、五角设计等国际一线企业任职,并有毕业生担任了深圳平面协会会长、澳门设计协会会长等职务。同时,学院也为湖南本省的文创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是湖南广电、湖南卫视设计人才最主要的培养基地。近五年的调研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院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度达到90.6%以上。

 




来源:美术学院

编辑:陈海钰

审核:袁  俏、周  

终审:钟毅平




 

最新动态